在數位廣告當道的行銷時代「分眾投放」幾乎成為品牌預算規劃的標準配備。
但許多行銷人可能沒注意到,其實電視廣告也早已不再是過去那種「撒大網、打廣眾」的模式。
反而透過頻道屬性與節目內容的整合,能夠發揮出類似數位廣告的族群聚焦力!
 

一、為什麼電視廣告值得納入分眾規劃?
雖然電視屬於傳統媒體,但對特定族群來說依然是日常主要接觸的資訊來源。
像是中高齡族群、媽媽族群、運動與娛樂導向觀眾,他們的收視習慣穩定,且對電視內容具高度信任。
透過頻道屬性與節目內容的策略搭配,電視廣告同樣能實現分眾操作,是補足數位行銷盲區的有力媒介。
特別是針對以下目標受眾,電視廣告具備數位媒體難以替代的穿透力與信任感:
  • 年長族群(45歲以上):收視頻率高,忠誠度強,習慣性接收電視資訊。
  • 女性族群(媽媽/育嬰/生活類):對家庭、親子、生活類節目黏著度高,適合生活用品或家庭類品牌曝光。
  • 男性族群(體育/娛樂導向):鎖定體育賽事、電影頻道或科技知識型節目,可精準打入其興趣圈層。
這些特定族群,可能在數位媒體上分布零散,難以集中投放;但在電視媒體中,因為節目分類明確、收視習慣固定,反而更容易進行分眾操作。

二、電視廣告如何做到「分眾」?
不同頻道對應特定觀眾輪廓,加上固定的收視時段與節目偏好,讓電視廣告具備明確的分眾操作空間。
只要策略運用得當,就能精準觸及目標族群,提升曝光效率與品牌印象。
關鍵在於頻道屬性 + 時段選擇 + 節目內容的搭配。例如:
  • 新聞台、綜藝台、健康頻道:適合投放給中高齡族群與家庭關注者。
  • 戲劇台、親子台、生活台:聚焦女性收視族群,尤其是有育兒需求的媽媽們。
  • 體育台、電影台、知識科技頻道:有效觸及男性族群與年輕觀眾。
搭配觀眾收視時段與節目特性,品牌可以有策略地「避開干擾」、「集中資源」,實現相對高效的媒體採購。

電視分眾的價值,不只是曝光!
電視的分眾操作不僅提升投放效率,更是整合行銷中的關鍵補位。
當品牌在線上媒體鎖定年輕受眾時,電視廣告能有效觸及中高齡或家庭族群。
讓整體行銷佈局更完整、觸角更均衡,補足其他媒體難以覆蓋的空白。